“商场犹如战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同在。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是企业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如何防范风险,其中包含的内容繁复而庞杂,不可能一一列举,仅就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个人建议。
一、何为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
风险,顾名思义,是一切不可预知的潜在不利因素。而企业法律风险则是在内部生产、外部交易中产生的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因为后续行为而发生改变,出现不利企业经营的局面。在实践环境下,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法律风险意识。例如,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不注意公司章程的法律审查;在合同订立时,忽略具体条款的说明;在外部投资时,没有考虑具体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性等。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划分。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法律风险,比如按照风险产生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与客户之间的法律风险、与员工之间的风险、与股东之间的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企业设立、经营、解散中的法律风险;按照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
(一)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1.合同签署不谨慎。很多经营者为了获取订单,在合同签订前未就相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授权、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必要核查,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实际履行。
2.合同订立不规范。企业发生交易往往是通过传真、订购单、 电话、电子邮件进行接单,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的甚少。即便是签订有书面合同,通过口头的方式更改标的物单价、数量、交货地点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在实际的商事交往过程中口头承诺重于书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便纠缠不清。
3.履约过程不谨慎。经营者在履约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送货收货流程不规范、付款收款手续不完备、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行使诉权、撤销权等法定权利,纠纷发生后,未能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纠纷,导致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这些风险在企业的商事交往中尤其突出。
(二)用工中的法律风险
1.员工招聘不重视。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以及招工难的现实,在员工招聘的鉴别、挑选方面很随意,没有把好入口关。
2.用工方式不合法。沿袭传统的用工习惯,漠视劳动管理法规,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件,强令劳动者缴纳押金、不为劳动者购买保险,随意要求劳动者加班,生产环境恶劣,不按时支付劳动报酬,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开除员工。
(三)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1.管理制度缺失。很多企业没有成文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各方面处于经营者个人情感的控制下,没有制度的规范和保证,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这使企业决策风险加大,很难做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2.企业印章管理不规范。没有完备的企业印章保管、使用的制度。为了方便业务员承接业务,向员工出具加盖公章的空白票据、授权书;企业的业务员随意使用企业的公章、财务专用章、收货专用章;员工盗盖、偷盖印章等行为,这些行为对于企业的经营非常危险。
3.知识产权重视不够。企业一方面自己对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障,没有对自己开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深入保护形成足够的保护机制和实际投入。另一方面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也不够尊重,仿冒、假冒产品、盗用他人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1.签订合同须谨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效率的追求,通过传真、电子邮件订立合同关系的情况越来普遍,但就交易安全来讲,还是签订完备的书面合同。签订合同之前,尤其是大宗交易之前,就对方的资金信用、主体资格、履行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以确保签订的合同能够实际履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合同用语要规范。注意准确使用合同法律用语。
2.合同履约须专注。合同签订之后,密切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在保证自己依约履行的情况下,对合同相对方的经营和履约情况进行关注,如果对方违约,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将由违约方承担。如果消极对待、放任损失的扩大,对于扩大的损失有可能得不到保护。
3.履约细节要关注。合同履行在确定付款方式时,无论是付款方还是收款方,除了金额较小的交易外,尽量通过公帐进行银行结算,银行结算的优点就是情况如何变化,银行都会有相应的记录留存,免去了现金结算带来的风险。在接收货物时,发现合同标的物存在瑕疵,要在法律规定的期限或合同期限内及时向对方提出异议并保留书面凭证,无故拖延可能失去索赔的权利。
4.权利救济应未雨绸缪。交易资料妥善保管。交易过程中,最好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即便采取传真等方式进行交易也要求对方盖章回传确认。除合同之外与合同签订和履行相关的发票、送货凭证、订单、送(收)货单、质保书、汇款凭证、验收记录、在磋商和履行过程中形成的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资料要妥善保管。纠纷发生之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延误权利救济时机。同时要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
5.劳动合同关系建立要合法。随着劳动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职工法律意识的提高及人才流动的增多等因素,对企业劳动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6.尊重知识产权。很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对资源的依赖、能源的消耗较大。基于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信用建设,进行技术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企业要重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投入,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只有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