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一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公平正义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它久久的盘旋在我们的头顶,等着我们用心的去捕捉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可是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真的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人们虽然对公平正义的理解莫衷一是,但是从社会反响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潜规则”、“拼爹”、“萝卜岗位”、“火箭提拔”这些词汇已经在网媒上屡见不鲜。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也是一个人情社会,不论是升学、看病、考试还是生孩子,似乎都要“走走关系”才能办成事情。如何形成这样的局面,很多人都会埋怨认为是社会不公,但是真正的罪恶根源还是源于我们对社会资源的过多渴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和小马分一块蛋糕。它们彼此都担心如果由对方来分蛋糕,肯定会给自己分得更多一些。因此都很苦恼。这时小狐狸出现了,它建议:让一个人切蛋糕,然后由另外一个人先挑。这样一个小小的预言故事,在当时年龄尚小的我的眼里似乎只是一个切蛋糕的问题。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它告诉我的其实是涉及如何合理分配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公共社会资源。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直唱响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从一方面让我们高兴的发现,许多人在遇到不平等的现象时选择积极的去抗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意识到很多人产生了攀比的心理。“为什么别人家可以买豪车别墅,我却没有?”、“为什么他可以贪,我就不行?”这种将“权利内容”放大化,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制度不完善是导致社会对公平正义要求急剧增加的第二个因素。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制度不合理是难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大阻力。比如“异地高考”,一些北京籍贯的学生往往只需要湖北考生一半的高考分数,就可以进入好的大学。在北京大学、上海大学这些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本地人,如今它们都有新的称号“北京人大学”、“上海人大学”。可见,制度的不完善,对那些升学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公平正义,要从美好的愿望转化成实践是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制度公正,机会等量,权利平等。我们希望的是我们在努力的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正能量的同时,不被其他人投机取巧的剥夺机会,给大家一个共同奋斗的平台。
人们常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小在父亲的职业渲染下,我便对法律有着一种特殊的敬仰。我一直认为,法律是刀锋战士的一把“利剑”,可以惩恶除魔、弘扬正义。不论是法院、检察院,还是公安,都是维护这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后盾。现在,我真的成为一名曾都区法院的一员,距离我成为刀锋战士又近了一大步,但是如何使用好我手里的这把“利剑”,切实的为这个社会作贡献,是我一直要摸索的前进方向。
法治必须守护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说过:“要实现‘努力让人们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各级法院就是要把每一个案件都审理好,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些复杂、疑难、敏感案件,各级法院更要审理好。”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司法道路上,我们肩负重大使命,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里都能感受到司法公正。
首先,司法阳光。这次我们曾都区法院为了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展现浓郁的法院文化,及时传递审判信息,响应最高院号召,建立了门户网站。将各类文书、公告、执行动态上传到外网面向大众,方便大家查询信息,及时了解审判进展。除此之外,网站还设置了院长邮箱、投诉邮箱,接受大众的监督批评,让司法公正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让法院审执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运行。
其次,强大司法队伍。建设一支廉洁公正、执法为民的司法队伍,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10月23日,曾都区法院在市中院大审判庭对我省最大秘密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一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我们的司法大队为这次刑事审判工作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警务保障,充分体现出我们曾都区法院的司法大队是一支具有非凡战斗力的司法队伍。少审庭的“法官妈妈”谢红艳,她不仅兢兢业业的完成少年审判的工作,更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在关爱青少年身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歌颂。实现公平正义是一条很长的路,但是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前景是越来越广阔与明亮。只要我们大家携手努力,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与热,不断的朝着公正和谐的社会迈进,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人生。